疫情防控,党员在行动(一)
记软件学院辅导员万江华
万江华同志是软件学院2018级学生辅导员,2013年从学校保卫处转岗软件学院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至今,7年来一直默默耕耘在服务育人一线,时时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而又普通的岗位上坚守着,深受学生、同事、领导的好评。疫情期间,万江华同志工作扎实,在教育线上,守护学生,捍卫自己的战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求真务实,扎根学生教育工作
万江华同志求真务实,扎根在辅导员一线的教育工作当中。寒假期间,面对疫情的突然来袭,学校及时发布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相关要求,万江华在接到“疫情”令后,立即着手开展学生的信息摸排及教育管理工作,依托QQ、微信、电话等线上媒介开始了“一对一”、“点对点”的全面排查,每日关注疫情数据、摸排学生信息、上报统计数据、开展宣传教育、传递学校温暖、答疑解惑释忧,迅速筑起一道守卫学生身心健康的“防护墙”。
由于疫情,学生无法返校,学校每日需要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工作,万江华开展思想工作细致,特别注意通过班级QQ群消息和群公告以及个别沟通等方式,细致做好解释,让学生充分认识申报的重要性和强制性、增强自愿申报的自觉性,避免一些同学对于部分通知和统计数据的误解及不明确现象,导致造成漏报。万江华每天会对回收的数据细致分析和查漏,如出现疑问数据,他会第一时间打电话或者QQ、微信单独联系学生,询问确认情况的同时要求班干部通过注意观察学生的朋友圈、微信步数、支付宝蚂蚁森林能量数等同学们喜欢的休闲方式,观察他们的生活轨迹。对班委发现的存疑情况,万江华会第一时间与相关学生家长沟通,了解真实情况,督促共同做好防控工作。万江华始终精细推进每日工作,每天摸排风险点,做好特殊学生的动态跟踪工作,对存疑或异常的学生进行回访再确认;每天与学生交流,建立相互信任基础,同时让他们可以听到辅导员的声音,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辅导员老师的真切关怀,切实掌握学生的动态,为学校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稳步推进保驾护航。
二、想学生之所想,为解学生之所急
6月6日,学院2018级学生郑智璇因身体发热前往学校医院预诊,后学生体温恢复正常被安排至学校定点隔离点继续隔离观察,期间学生反映有课程补考,表示非常珍惜这次补考机会,参与考试的意愿非常强烈。万老师知晓后,想学生之所想,他第一时间与学院领导反映情况,在多方协调后,经教务处允许,学院在定点隔离点一楼大厅单独为该生组织相关课程的补考,万老师全程参与监考。监考过程中,万老师严格按照学校考试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避免出现考试舞弊等违反学校考试规定的情况发生,后学生在定点隔离点大厅顺利完成课程的补考。一场为学生所想的别样考试,是一名辅导员真切温情的体现,更是一名党员同志将初心使命最美地践行着。
同样的事再次摆在万江华面前,他仍然甘于奉献,为解学生之所急。6月7日晚10时许,学院2018级学生路凯打电话给万老师说腹部疼痛急促,万江华简短询问学生个人身体状况后,立刻安排班级同学帮扶路凯到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红谷滩院区急诊就医,万江华本人则立即从上海路校区打车赶往。到达医院后,医生跟万江华说明是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即手术住院。万江华第一时间联系学生家长,在得到家长同意进行手术的意愿后,马上为该生垫付相关医疗费用。当得知路凯同学手术成功的消息后,万江华依然全程陪护在路凯同学的身边照顾他,直至次日中午12点路凯的家人赶到医院,在与小孩家人叮嘱医生交待的注意事项完才离开医院。至此,万老师在路凯身旁守护近14个小时,一宿未合眼休息过的他,在短暂午饭用餐后仍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一名优秀党员应时刻秉持的传统,立足岗位、坚守平凡是万江华同志最朴实的写照。
三、同心抗疫,甘于平凡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稳步推进,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步转好,辅导员的是常态化防控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颗螺丝钉。
辅导员的工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一定会有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它是一个长期的、浸润的过程,似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在与学生的长期交往中,辅导员需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了解学生的想法,解决学生的困难。万江华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用自己的亲和力拉近自身与学生的距离,增加情感互动,尊重、理解、关心学生,走进学生内心,成为值得学生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并最大程度上给学生以向上向善的动力。作为12个班级424名学生的辅导员,每天需要处理的学生事务较为繁重,每天最后一个下班已然成为他工作的常态,但只要是事关学生的大小事情,他都细致耐心解决。学生返校复学之际,他深入学生寝室,开窗通风,查找学生寝室中需要报修或存在隐患之处,一心为学生着想;当遇到学生行李过多、学生无法扫码进校的窘境时,他主动帮助学生提行李、亲自把学生接到报到点...... 他倾力投入,着力把防控疫情工作落细落实;同心抗疫,万江华甘于平凡,他始终贯彻“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育人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