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 软件工程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3年修订)
南昌航空大学
软件工程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3年修订)
代码: 0835
一、学科简介
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按预算和进度实现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产品的定义、开发、发布、运行和维护的工程,或以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软件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学科,也是各行各业实现信息化的载体。软件工程学科是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交叉应用的一门学科。
本学科是江西省软件工程学科联盟牵头单位,教育部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江西省第一。本学科以江西省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江西省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江西省思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南昌航空大学物联网与大数据研究所、南昌航空大学计算机视觉研究所、南昌航空大学软件测评中心为依托,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软件工程技术、面向智能检测与识别领域的软件工程、面向物联网领域的软件工程等稳定和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并有一支科研实力强、科研背景多元化、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6人。其中教授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5人,江西省新时代赣鄱先锋(突出贡献好榜样)1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
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在政府部门、航空航天及军工集团、国有企业、大专院校、知名IT公司、金融保险企业等从事系统设计与分析、技术研究与开发、系统测试与维护、工程设计与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面向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企事业单位及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具有服务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厚实理论技术基础、突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是: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和法律;具有服务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软件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及研究前沿;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撰写专业文献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人文素养;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软件工程技术
2. 面向智能检测与识别领域的软件工程
3. 面向物联网领域的软件工程
四、培养方式、学制与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学院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重要的教学环节,由学院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
2、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多方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学术特长、研究兴趣、能力基础等具体情况,制定每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3、贯彻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既要深入掌握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聘请校外专家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以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IT企业的学术交流,借鉴他们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
5、标准学制为3年,学习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成绩特别优秀的研究生,经导师同意,学院分管院长审核,研究生学院批准,可申请提前毕业,须满足学校提前毕业相关规定。不能3年如期毕业的研究生,需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分管院长审核、研究生学院批准,方可延期毕业,但最多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总学分:不少于32 学分
2.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
3.必修环节:5学分
4.课程设置
_软件工程_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试 方式 | 课程 类别 | 开课学院 | 备注 | ||
一 | 二 | ||||||||
公共课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 | 考试 | 学位课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必修 | |
研究生英语 | 40 | 2 | √ | 考试 | 学位课 | 外国语学院 | 必修 | ||
英语科技论文写作 | 16 | 1 | √ | 考试 | 学位课 | 软件学院 | 必修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 | 考试 | 学位课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必修 | ||
基础理论课 | 矩阵论 | 40 | 2.5 | √ | 考试 | 学位课 | 数信学院 | 必修 | |
数理统计 | 40 | 2.5 | √ | 考试 | 学位课 | 数信学院 | |||
随机过程 | 32 | 2 | √ | 考试 | 学位课 | 数信学院 | |||
组合数学 | 40 | 2.5 | √ | 考试 | 学位课 | 数信学院 | |||
高级软件工程 | 32 | 2 | √ | 考试 | 学位课 | 软件学院 | |||
软件分析与测试 | 32 | 2 | √ | 考试 | 学位课 | 软件学院 | |||
专业选修课 | 分布式系统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软件学院 | 选修 | |
软件体系结构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软件学院 | |||
软件安全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软件学院 | |||
基础软件与开源系统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软件学院 | |||
生物特征识别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软件学院 | |||
高级算法设计与分析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
图像分析与理解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软件学院 | |||
无线传感器网络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
智能优化方法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软件学院 | |||
机器学习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软件学院 | |||
可信软件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软件学院 | |||
公共选修课 |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 16 | 1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材料学院等 | 至少选修1学分,不超过2学分 (备注: 线上课程类,最多可选1门) | |
研究生口语 | 16 | 1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外国语、国教等学院 | |||
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 | 16 | 1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材料学院 | |||
新材料与人类健康 | 16 | 1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制学院 | |||
航空材料与社会发展 | 16 | 1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制学院 | |||
论文写作与案例研究 | 16 | 1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飞行器学院 | |||
SCI学术论文写作漫谈 | 16 | 1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测光学院 | |||
环境音乐 | 16 | 1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音学院 | |||
中国传统文化 | 16 | 1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文法学院 | |||
数字经济概论 | 8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工学院 | |||
航空经济前沿问题 | 8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经管学院 | |||
智慧建筑 | 8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土建学院 | |||
硕士研究生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 | 8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学工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心) | |||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 8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学工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 |||
劳动素养 | 8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软件学院 | |||
中国服饰的前世今生 | 27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线上课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 |||
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 | 28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线上课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 |||
中国古诗词歌曲鉴赏 | 32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线上课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 |||
体艺素养 | 8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
航空概论 | 8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
文学素养 | 8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
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 | 8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
必修环节 | 学术活动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必修 | ||||
专业实践 | 1 | 考查 | 非学位课 | ||||||
中期考核 | 1 | 考查 | 非学位课 | ||||||
实验室安全 | 1 | 考查 | 非学位课 |
备注:1.在导师的指导认可下,可以跨学院、学科选修课程。
2.公共选修课《劳动素养》学分认定规则:参加各类省级以上的竞赛、校园文化活动、社会调研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上述活动任选两项参加,并有相关证明。研究生本人填写《劳动素养学分认定表》,指导教师签字认定,由研究生本人保存,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交院系研究生秘书,由研究生秘书汇总后报研究生院。
六、必修环节要求
必修环节包括学术活动、专业实践、中期考核、实验室安全等四个方面内容。
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读期间要参加不低于6次的学术讲座,并撰写报告,指导教师对报告内容、质量写出评语,并给出成绩,由研究生本人保存,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交院系研究生秘书,由研究生秘书汇总后报研究生院。
专业实践:
研究生在读期间需完成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必须面向本科生,包括助课、批改作业、指导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实践应在指定的教师指导下完成,研究生本人填写《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表》,指导教师对研究生教学实践情况写出评语,并给出成绩,由研究生本人保存,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交院系研究生秘书,由研究生秘书汇总后报研究生院。
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内容包括研究生思想政治表现、课程、研究课题进展、开题报告、身心状况等。中期考核由学院成立考核小组进行考核,中期考核通过者,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实验室安全:
为促进实验室安全,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研究生须通过实验室安全考核。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硕士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及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强化创新意识。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具体要求如下:
1、学位论文工作应结合基础理论研究课题或应用基础研究课题进行,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工程应用价值。
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要求按照《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条例》执行。
3、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应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应严格按照《南昌航空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撰写,并按其要求装订成册。研究生每月至少向导师汇报一次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以确保学位论文的进度与质量。
4、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对文献资料的评述得当,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具有新的见解,基本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学位论文反映作者己掌握本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担负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行文流畅,逻辑性强,表明作者具备较好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硕士学位论文根据《南昌航空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盲审实施细则》进行评审,经评审成绩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一般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其他保密内容。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须在开题时办理保密手续,经有关部门批准后研究生学院将按照保密程序进行盲审。
八、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应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包括已录用)一篇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学位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以南昌航空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以申请人为第一作者(与导师共同发表的论文,导师为第一作者,申请人可为第二作者)。
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及学术论文(发表或已录用)后,根据《南昌航空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及学位授予管理办法》,由学院分学位委员会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并邀请高校或企业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通过答辩,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批后,决定是否授予硕士学位。
九、其他规定
1.主要文献、书目及刊物。
(1) 国际期刊
[1] ACM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Methodology
[2] 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3]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4]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5]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6]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7]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8] Pattern Recognition
(2) 国内期刊
[1] 计算机学报
[2] 计算机科学前沿(英文版)
[3] 软件学报
[4]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5]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
[6] 电子学报
[7] 自动化学报
[8] 电子学报(英文)
[9] 通信学报
[10] 自动化学报(英文版)
(3) 行业顶会
[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3]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ftware Testing and Analysis
[4]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5]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